安和
词语解释
安和[ ān hé ]
⒈ 安定和平;安定和睦。
⒉ 安详平和。
⒊ 平安,安好。
⒋ 犹晴和,温和。
引证解释
⒈ 安定和平;安定和睦。
引《晏子春秋·问上三》:“未免乎危乱之理,而欲伐安和之国,不可,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。”
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百姓皆怀安和之心,而乐戴其上。”
《北齐书·魏收传》:“自 魏、梁 和好,书下纸每云:‘想彼境内寧静,此率土安和。’”
唐 元结 《夏侯岳州表》:“公能清正宽恕,静以理之,故其人安和而服説,为当时法则。”
《元典章·礼部六·五世同居旌表其门》:“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门。”
⒉ 安详平和。
引《汉书·杜延年传》:“延年 为人安和,备於诸事,久典朝政,上任信之,出即奉驾,入给事中,居九卿位十餘年。”
《南史·王僧辩传》:“母姓 魏氏,性甚安和,善於绥接,家门内外莫不怀之。”
清 包世臣 《再与杨季子书》:“介甫 词完气健,饶有远势; 子固 茂密安和,而雄强不足。”
⒊ 平安,安好。
引唐 韩愈 《与大颠师书》:“孟夏渐热,惟道体安和。”
宋 范仲淹 《与中舍书》之十:“今日 钱主簿 来领书,知尊候安和。”
宋 沉作喆 《寓简》卷八:“思虑清静,步履轻健,寝寐安和。”
⒋ 犹晴和,温和。
引《云笈七籤》卷二六:“天气安和,芝草常生。”
国语辞典
安和[ ān hé ]
⒈ 安定平和。
引《书经·周官》:「司徒掌邦教,敷五典,扰兆民。」
唐·孔颖达·正义:「司徒主国教化,布五常之教,以安和天下众民。」
唐·元结〈夏侯岳州表〉:「公能请正宽恕,静以理之,故其人安和而服悦,为当时法则。」
反纷扰
⒉ 安好、平安。
引唐·韩愈〈与大颠师书〉:「孟夏渐热,惟道体安和。」
最近反义词查询
- dǎ bào bù píng打抱不平
- bù gōng zì pò不攻自破
- huān lè欢乐
- yā yì压抑
- chū xué初学
- zhì guó治国
- qiān piān yī lǜ千篇一律
- liáng gōng良工
- gāo zhěn wú yōu高枕无忧
- rèn zéi zuò fù认贼作父
- yáng méi tǔ qì扬眉吐气
- liú lǎn浏览
- dú lì独力
- bù qī àn shì不欺暗室
- qiè fū怯夫
- hēi àn黑闇
- huī huò挥霍
- fàng dǎo放倒
- běi jí guāng北极光
- dié dié bù xiū喋喋不休
- fèng gōng奉公
- fù yǒu富有
- jīng lì chōng pèi精力充沛
- shān jiǎo山脚
- nài rè耐热
相关成语
- hé yán shuō sè和颜说色
- zhòng xīn bù ān众心不安
- fǎn cè zì ān反侧自安
- jūn chàng chén hè君唱臣和
-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远来和尚好看经
- xí gù ān cháng习故安常
- tōu ān gǒu qiě偷安苟且
- ān fèn zhī zú安分知足
- liù shén bǔ ān六神不安
- shǎo ān wú zào少安无躁
- qū xī qǐng hé诎膝请和
- chú bào ān liáng除暴安良
- zǒu le hé shàng zǒu bù liǎo miào走了和尚走不了庙
- guó ān mín tài国安民泰
- wāi zuǐ hé shàng xiā niàn jīng歪嘴和尚瞎念经
- ān cháng shǒu fèn安常守分
- fù yú zhī ān覆盂之安
- shí hé nián fēng时和年丰
- yú shuǐ hé xié鱼水和谐
- zuò bù ān xí坐不安席
- wú héng ān xī无恒安息
- tiáo hé dǐng nài调和鼎鼐
- huáng huáng bù ān惶惶不安
- tǐ guó ān mín体国安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