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ó

国色


拼音guó sè
注音ㄍㄨㄛˊ ㄙㄜˋ

繁体國色

国色

词语解释

国色[ guó sè ]

⒈  有绝顶出众的美貌、冠绝一国的女子。

天姿国色。
骊姬者,国色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僖公十年》

national beauty;

⒉  牡丹,色极艳丽,有国色之称。

惟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——唐·刘禹锡《尝牡丹》

peony;

引证解释

⒈  旧指姿容极美的女子。赞其容貌冠绝一国,故云。

《公羊传·僖公十年》:“驪姬 者,国色也。”
何休 注:“其颜色一国之选。”
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时得 桥公 两女,皆国色也。”
宋 黄庭坚 《书幽芳亭》:“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,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。”
清 秋瑾 《白莲》诗:“国色由来夸素面,佳人原不藉浓粧。”

⒉  美丽的花,多指牡丹。

唐 罗隐 《牡丹》诗:“当庭始觉春风贵,带雨方知国色寒。”
宋 王安石 《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》诗之二:“不御铅华知国色,祇裁云缕想仙装。”
清 姚鼐 《和袁香亭看牡丹》诗:“兴极捲幃看国色,病餘拥毳作僧诗。”

国语辞典

国色[ guó sè ]

⒈  一国之中容貌绝顶美艳的女子。也作「国姝」。

《公羊传·僖公十年》:「骊姬者,国色也。」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三二》:「卿家如此国色,如此慧巧,宜配佳偶,方为厮称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国色"的意思解释、国色是什么意思由字词阁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书画家们将自己对官兵的敬重凝聚在笔端,“鱼水之情”“国色天香”“军魂”等书画作品描绘着军民一家亲,共促和谐的美好蓝图。

2.几年不见,她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,天香国色了。

3.油菜花是一种平淡无奇的花,没有菊花的多姿多彩,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,没有水仙花的冰清玉洁,没有茉莉花的芳香,因此没人赞美它,但是我却十分喜它。

4.由这位女演员来扮演国色天香的西施,最恰当不过。

5.风信子虽然没有牡丹的国色,没有玫瑰的娇艳,没有水仙的高雅,但它给我带来了不少欢乐,让人心旷神怡。

6.他不是个美男子,她也不是国色天香。

7.梅花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,月季的娇艳浮华,玫瑰的姹紫嫣红,荷花的高贵典雅。但是,我却更喜欢这凌霜傲雪的梅花。

8.他不是个美男子,她也不是国色天香。

9.谁知,途中遇到不速之客富商子弟孙富,他见十娘生得国色天香,美艳无比,顿生歹意。

10.在诸多的花丛中,深情的牡丹花秀姿天成,亭亭玉立,以其浓艳的“姿容”技压群芳,实在不愧于国色天香之称。她身穿梅花百褶裙,更衬托出她那婀娜多姿的腰肢,越发显得秀姿天成,亭亭玉立,一花独秀。

11.天香国色: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,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。

12.这牡丹花展,万紫千红,国色天香,美不胜收。

13.在诸多的花丛中,深情的牡丹花秀姿天成,亭亭玉立,以其浓艳的“姿容”技压群芳,实在不愧于国色天香之称。她身穿梅花百褶裙,更衬托出她那婀娜多姿的腰肢,越发显得秀姿天成,亭亭玉立,一花独秀。

14.牡丹为花中之王,有“国色天香”之称。每年四到五月开花,朵大色艳,奇丽无比,有红黄**紫墨绿蓝等色。花多重瓣,姿丰典雅,花香袭人。

15.瘦得妖媚,胖得丰腴,几乎都是一个个祸国殃民的角色,年纪都在二八与三九之间,真是国色天香,倾城倾国,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,如花似玉,花容月貌,美若天仙,艳如桃李。

16.还有三盆紫红色的杜鹃花,大部分和粉红色的杜鹃花一样,只是紫红色的杜鹃花开得非常鲜艳。远远一看,让人眼前一亮,紫红色的杜鹃花绿叶“包装”得异常精致。在绿叶包装下,紫红色的杜鹃花“炫耀”着它那“国色天香”的外貌。

17.春天的美在于它的百花怒放、国色天香、雍容典雅、娇俏玲珑、馨香可人……,那万紫千红为东风而争妍的画面所展现的,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。

18.我们家很喜欢花,我也见过许多花。有国色天香的牡丹,有洁白无暇的荷花,有亭亭玉立的水仙花。独有百合花我最喜爱。百合花的花瓣是椭圆形。颜色洁白,但也渗透看淡淡的紫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