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ó

与国


拼音yǔ guó
注音ㄩˇ ㄍㄨㄛˊ

繁体與國

与国

词语解释

与国[ yǔ guó ]

⒈  盟国;友邦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盟国;友邦。

《管子·八观》:“与国不恃其亲,而敌国不畏其彊。”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梁 曰:‘ 田假 为与国之王,穷来从我,不忍杀之。’”
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:“相与交善为与国,党与也。”
《资治通鉴·魏元帝景元四年》:“汉 主使羣臣会议,或以 蜀 之与 吴,本为与国,宜可奔 吴。”
邹韬奋 《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》:“他们终不能认清敌与友的区分,把任何国家都看作‘与国’,结果是得不到一个‘与国’!”

国语辞典

与国[ yǔ guó ]

⒈  友邦,相交好的国家。

《史记·卷七·项羽本纪》:「田假为与国之王,穷来从我,不忍杀之。」
《三国志·卷三五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「且遣使聘吴,因结和亲,遂为与国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与国"的意思解释、与国是什么意思由字词阁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但是,与国内、省内其他地区相比,毕节试验区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,经济社会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。

2.前十年,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像是参加“残奥会”。外国公司被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卡在国门之外,被捆绑了手脚,这种竞争不公平。未来十年,本土企业参加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会。

3.据王炳南回忆,在与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见面时,***坦言当年国民党背信弃义,残酷屠杀共产党人的往事。

4.传统文化与国际潮流在这里相互交融、相得益彰。

5.这种报道与国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叫嚣遥相呼应,是我们决不能容许的。

6.环境与国际贸易是经济发展中一对相互矛盾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,而近几年来由环境带来的环境壁垒却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。

7.国产电视机完全可以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。

8.这与国医大师王绵之早前对阿胶的言论不谋而合,他认为,“阿胶就是阿胶,它是因得到阿井水炼制而成,驴皮胶就是驴皮胶,它们是有区别的。

9.其后国防开发局又拿出几套与国内外大公司合作提出的方案,但都在漫长的“公文旅行”中不了了之。

10.看他进步的状况,用不了几年,他的棋艺就能与国内一流好手并驾齐驱。

11.这种报道与国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叫嚣遥相呼应,是我们决不能容许的。

12.指出加入WTo对档案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,只有不断改革创新、吐故纳新,逐步与国际规范接轨才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13.“风雨同舟,共同进步”一直是我们与国外知名品牌皮带生产商的合作方针。

14.事实证明,开放贸易为社会创造财富,满足社会需求,促进经济发展,而总体而言设立贸易壁垒则使人民与国家每况愈下。

15.“风雨同舟,共同进步”一直是我们与国外知名品牌皮带生产商的合作方针。

16., 这意味着直接的国际对抗,有恃无恐的伊朗政权摆出强硬的谈判姿态,为保卫德黑兰积极与国际社会的努力抗争。

17.这种报道与国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叫嚣遥相呼应,是我们决不能容许的。

18.宋院长表示,师资不足与经费短缺是英语教育最常面对的难题,另外学生个人兴趣与学习意志也相当重要,经常接触英文探索时事与国际接轨是英文精进的不二法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