葑田

词语解释
葑田[ fēng tián ]
⒈ 湖泽中葑菱积聚处,年久腐化变为泥土,水涸成田,是谓“葑田”。
⒉ 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,浮于水面,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,叫葑田。也叫架田。
引证解释
⒈ 湖泽中葑菱积聚处,年久腐化变为泥土,水涸成田,是谓“葑田”。 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“临安 西湖 周回三十里,源出於 武林泉。
引钱氏 有国,始置撩湖兵士千人,专一开濬。至 宋 以来,稍废不治,水涸草生,渐成葑田。”
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﹝ 軾 ﹞以餘力復完六井,又取葑田积湖中,南北径三十里,为长堤以通行者。”
宋 梅尧臣 《赴霅任君有诗相送仍怀旧赏因次其韵》:“雁落葑田阔,船过菱渚秋。”
⒉ 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,浮于水面,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,叫葑田。也叫架田。《周礼》所谓‘泽草所生,种之芒种’是也。参见“架田”。
引唐 秦系 《题镜湖野老所居》诗:“树喧巢鸟出,路细葑田移。”
宋 陈旉 《农书》卷上:“若深水藪泽,则有葑田,以木缚为田坵,浮繫水面,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。其木架田坵,随水高下浮泛,自不渰溺。”
国语辞典
葑田[ fēng tián ]
⒈ 湖面上茭蒲等水生植物生长日久之后,根离地而浮于水上,农家乃利用其又广又厚密的特性在上施土种植,故称为「葑田」。
引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卷二七·林和靖》:「蔡宽夫诗话云:『吴中陂湖间,茭蒲所积,岁久根为水所冲荡,不复与土相著,遂浮水面,动辄数十丈,厚亦数尺,遂可施种植耕凿,人据其上,如木筏然,可撑以往来,所谓葑田是也。』」
宋·范成大〈四时田园杂兴〉诗六〇首之一九:「不看茭青难护岸,小舟撑取葑田归。」
⒉ 湖面为茭蒲等水生植物占满,而湖泊渐趋干涸,称为「葑田」。
引宋·苏轼〈乞开杭州西湖状〉:「自国初以来,稍废不治,水涸草生,渐成葑田。」
分字解释
※ "葑田"的意思解释、葑田是什么意思由字词阁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相关词语
- guān tián 官田
- niǎo tián 鸟田
- dà qìng yóu tián 大庆油田
- fú tián yī 福田衣
- cūn tián lè 村田乐
- tián sòng 田讼
- lù tián 赂田
- hàn tián 旱田
- shān tián 山田
- má tián 麻田
- kuò tián 括田
- tián shù 田戍
- tián huì 田浍
- yóu tián 游田
- tián chái kē zhì 田柴科制
- guā tián zhī xián 瓜田之嫌
- shào píng tián 邵平田
- chēng tián 蛏田
- qīng tián wēng 青田翁
- jiāo fēng 茭葑
- liáng tián 良田
- fú tián lì sè 服田力穑
- dào tián 稻田
- tián jí 田籍
- tián dòu 田窦
- pú tián shì 莆田市
- xíng tián 行田
- tián shè 田舍
- tián bù lì 田部吏
- tián fù zhī gōng 田父之功
- jǐng tián zhì 井田制
- wò tián 沃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