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良知

词语解释
致良知[ zhì liáng zhī ]
⒈ 良知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”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。明王守仁提出“致良知”的道德修养方法。认为良知即天理,存在于人的本体中。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,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,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。王守仁也将这种“致良知”的功夫叫做“致知格物”。
引证解释
⒈ 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。 明 王守仁 提出“致良知”的道德修养方法。认为良知即天理,存在于人的本体中。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,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,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。 王守仁 也将这种“致良知”的功夫叫做“致知格物”。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。 明 王守仁 提出“致良知”的道德修养方法。认为良知即天理,存在于人的本体中。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,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,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。 王守仁 也将这种“致良知”的功夫叫做“致知格物”。
引良知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”
分字解释
※ "致良知"的意思解释、致良知是什么意思由字词阁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即便不是宗教,而仅仅是走王阳明的“下倾路线”,也是需要“致良知”,不仅要读经,还要履践。
2.虽然商人终日从事买卖之事,但只要致良知于事事物物,即问心无愧,也不妨碍他成为圣人贤达。
3.自三皇以降,先秦诸子,汉唐经学,宋明理学,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。三字一出,洞见全体,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,任凭你考三王、叩天地、质鬼神、俟后圣,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,致良知之教也。
4.自三皇以降,先秦诸子,汉唐经学,宋明理学,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。三字一出,洞见全体,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,任凭你考三王、叩天地、质鬼神、俟后圣,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,致良知之教也。
5.一百十五、自三皇以降,先秦诸子,汉唐经学,宋明理学,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。三字一出,洞见全体,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,任凭你考三王、叩天地、质鬼神、俟后圣,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,致良知之教也。
6.虽然商人终日从事买卖之事,但只要致良知于事事物物,即问心无愧,也不妨碍他成为圣人贤达。
相关词语
- zhī jīn bó gǔ 知今博古
- liáng jiàn 良贱
- rén zhī xiāng zhī,guì xiāng zhī xīn 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
- zhī de 知得
- dēng chóng jùn liáng 登崇俊良
- zhī lián 知怜
- zhōng guó zhì gōng dǎng 中国致公党
- bù liáng rén 不良人
- yǔ zhì 语致
- fù zhì 傅致
- cí zhì yǎ shàn 辞致雅赡
- zhuó jiàn zhēn zhī 灼见真知
- zhī dé 知德
- zhì shì guān 致仕官
- gǎn zhì 感致
- jìn zhì 尽致
- è zhī shí 恶知识
- liàng zhī 量知
- xiān zhī 先知
- liáng shī zhèng yǒu 良师诤友
- tiān zhī dào 天知道
- xiān zhī xiān jué 先知先觉
- kè sì liáng qiú 克嗣良裘
- zhì dí 致敌
- liáng jù 良聚
- zhì chéng 致诚
- shǎng zhī 赏知
- yè sè zhī lín 曳瑟知林
- shū zhì 殊致
- tè zhī 特知
- zhī jiàn 知见
- zhī tōng 知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