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圣

词语解释
三圣[ sān shèng ]
⒈ 三个圣人。指尧、舜、禹。
⒉ 三个圣人。指夏禹、周公、孔子。
⒊ 三个圣人。指伏羲、文王、孔子。
⒋ 三个圣人。指文王、武王、周公。
引证解释
⒈ 三个圣人。指 尧、舜、禹。
引汉 董仲舒 《贤良策三》:“道之大原出於天,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是以 禹 继 舜,舜 继 尧,三圣相受而守一道。”
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》:“汤 法三圣。”
颜师古 注:“三圣,谓 尧 舜 禹 也。”
⒉ 三个圣人。指 夏禹、周公、孔子。
引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我亦欲正人心,息邪説,距詖行,放淫辞,以承三圣者,岂好辩哉,予不得已也。”
朱熹 集注:“三圣, 禹、周公、孔子 也。”
⒊ 三个圣人。指 伏羲、文王、孔子。
引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人更三圣,世歷三古。”
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:“伏羲、文王、孔子。”
清 王鸣盛 《蛾术编》卷三:“伏羲 画六十四卦, 文王 作卦辞,爻辞, 孔子 作十翼……歷数三圣。”
⒋ 三个圣人。指 文王、武王、周公。
引《汉书·诸侯王表序》:“三圣制法,立爵五等。”
颜师古 注:“三圣谓 文王、武王 及 周公 也。”
三国 魏 曹植 《丹霞蔽日行》:“周室 何隆,一门三圣。”
黄节 注:“一门三圣,谓 文、武、周公 也。”
国语辞典
三圣[ sān shèng ]
⒈ 三位圣人:(1) 伏羲、文王、孔子。颜师古注引韦昭曰:「伏羲、文王、孔子。」(2) 尧、舜、禹。汉·董仲舒〈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〉:「道之大,原出于天,天不变,道亦不变,是以禹继舜、舜继尧,三圣相受而守一道。」(3) 文王、武王、周公。唐·颜师古·注:「三圣谓文王、武王及周公也。」(4) 夏禹、周公、孔子。汉·赵岐·注:「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、距诐行,以奉禹、周公、孔子也。」
引《汉书·卷三〇·艺文志》:「人更三圣。」
《汉书·卷一四·诸侯王表·序》:「昔周监于二代,三圣制法。」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「我亦欲正人心、息邪说、距诐行、放淫辞,以承三圣者。」
分字解释
※ "三圣"的意思解释、三圣是什么意思由字词阁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据了解,大足石刻传统的“华严三圣”雕像,是指位于宝顶石刻大佛湾的“华严三圣”,该石窟左右两尊造像手托近2米高的宝塔,矗立。
2.殿内供有华严三圣:文殊菩萨、毗卢佛、普贤菩萨,两侧铸有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,变化多端。
3.三圣门一夜之间冰消瓦解了,那也正应了谁说的一句话:“看看他起高楼,看看他楼塌了!”。
4.匮东西又有日月宫,设飞仙六人,序立宫前,遇子午时,又自能偶进,度仙桥,达三圣殿,逾时复退立如前,真是穷工极巧,异想天开。
5.三圣母从中慢慢下走出,母子相认,悲喜交集,痛哭失声。
相关词语
- sān hé fáng 三合房
- sān cái 三材
- zhèng qián sān jué 郑虔三絶
- sān yá 三牙
- sān shì 三势
- zhí jiǎo sān jiǎo xíng 直角三角形
- shèng jīng 圣经
- liè shèng 列圣
- sān shí liù xíng,xíng xíng chū zhuàng yuán 三十六行,行行出状元
- sān yuè xuě 三月雪
- shèng huái 圣怀
- wǎng kāi sān miàn 网开三面
- sān shè rén shī 三舍人诗
- jiā dìng sān tú 嘉定三屠
- shèng gū 圣姑
- sān cùn ruò hàn 三寸弱翰
- shèng zhì 圣质
-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道三不着两
- sān qì 三气
- sān shān èr shuǐ 三山二水
- yú sān shèng 余三胜
- sān liú 三流
- tí jiàn sān xún 蹄閒三寻
- sān cùn shé 三寸舌
- sān qiáo 三樵
- sān kǒng 三孔
- shèng lìng 圣令
- shèng jì 圣迹
- sān chǎng 三场
- huǒ lún sān mèi 火轮三昧
- chǔ sān lǘ 楚三闾
- sān qín 三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