鳞甲

词语解释
鳞甲[ lín jiǎ ]
⒈ 动物用以蔽护躯体的甲壳。泛指一切有鳞和甲的水生动物。
英scale and shell of reptiles and arthropods;
引证解释
⒈ 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。
引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沔水二》:“沔水 中有物,如三四岁小儿,鳞甲如鯪鲤,射之不可入。”
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象纬》:“常熟 有白龙一,黑龙二,目光如炬,吐火燄燄,鳞甲头角皆现。”
沙汀 《闯关》三:“当他才从故乡来到 河北 的时候,他把鱼的鳞甲叫毛。”
⒉ 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。
引汉 蔡邕 《汉津赋》:“鳞甲育其万类兮,蛟螭集以嬉游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畅玄》:“沉鳞甲於玄渊,以违钻灼之灾。”
清 赵翼 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》:“《古镜》:‘出波鳞甲飞如活,透骨玻璃冷放光。’”
⒊ 比喻鳞甲状之物。喻雪片。
引宋 范成大 《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》:“鳞甲塞天飞,战逐三百万。”
元 关汉卿 《裴度还带》第二折:“琼姬素衣,纷纷巧剪鹅毛细,战八百万玉龙退败,鳞甲纵横上下飞。”
⒋ 喻松树皮。
引清 屈大均 《广东新语·地语·永安县》:“松或被斫伐横卧,鳞甲四散,磴道多为所碍。”
⒌ 喻人机心深峻,不可逆犯。
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陈震传》:“诸葛亮 与长史 蒋琬 、侍中 董允 书曰:‘ 孝起 前临至 吴,为吾説 正方 腹中有鳞甲,乡党以为不可近。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,不图復有 苏 张 之事出於不意,可使 孝起 知之。’”
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六引 晋 虞溥 《江表传》:“诸葛亮 表都护 李严。严 少为郡职吏,用性深尅,苟利其身。乡里为 严 谚曰:‘难可狎, 李 鳞甲。’”
清 王晫 《今世说·言语》:“﹝ 涂子山 ﹞好为诗古文辞,有名於时,为人短小,胸无鳞甲。”
国语辞典
鳞甲[ lín jiǎ ]
⒈ 保护龟、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。
⒉ 泛指有鳞、甲的水生动物。
引《文选·曹植·七启》:「飞翮凌高,鳞甲隐深。」
⒊ 比喻人心奸诈,不可亲近。
引《三国志·卷三九·蜀书·陈震传》:「孝起前临至吴,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,乡党以为不可近。」
分字解释
※ "鳞甲"的意思解释、鳞甲是什么意思由字词阁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, 在中国古代人眼里,鸡有五种美德:1、头上颜色鲜艳的冠——文;2、鳞甲状的脚,有五趾——武;3、好斗——勇敢;4、有食物便叫,招呼同类一起吃——仁爱;5、早上准时把人们唤醒——讲信用。钟鸣
2.蜥蜴足有五六尺长,四爪锋利无比,全身鳞甲密布,还不时吐着红色的舌信,血盆大口中馋涎欲滴,俨然已把姜黎当做了饕餮大餐。
3.一夜北风寒,万里彤云厚,长空雪乱飘,改尽江山旧;仰面观太虚,疑是玉龙斗,纷纷鳞甲飞,顷刻遍宇宙。骑驴过小桥,独叹梅花瘦。
相关词语
- zhào jiǎ 罩甲
- pāo gē xiè jiǎ 抛戈卸甲
- zhāng jiǎ lǐ yǐ 张甲李乙
- lín liè 鳞列
- cǎi lín 采鳞
- dūn jiǎ 蹲甲
- kuí jiǎ 魁甲
- pò jiǎ dàn 破甲弹
- guàn jiǎ 贯甲
- móu jiǎ 鍪甲
- jiǎ quán 甲醛
- yì jiǎ 益甲
- lín qí 鳞鳍
- zhì bǐ lín zhēn 栉比鳞臻
- guī lóng lín fèng 龟龙鳞凤
- yào jiǎ 曜甲
- yù zhǐ jiǎ 玉指甲
- lín bǐ 鳞比
- fā jiǎ 发甲
- bì jiǎ 敝甲
- jīng jiǎ 精甲
- cì lín 次鳞
- jiǎ mǐ 甲米
- kǎi jiǎ 铠甲
- máo yǔ lín liè 毛羽鳞鬣
- shàn jiǎ lì bīng 缮甲厉兵
- jiǎ zuò 甲作
- wǎn jiǎ 晩甲
- bǎo jiǎ 保甲
- jiǎ bǎng 甲榜
- yú lín zá tà 鱼鳞杂沓
- pāo gē qì jiǎ 抛戈弃甲